怀孕后的准妈妈,对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细微变化都特别敏感,比如皮肤的变化。因激素增加,准妈妈不仅身体会出现变化,就连皮肤也显得特别敏感,容易起疹子,感觉瘙痒,严重时会影响生活作息与情绪,孕妇发生皮肤瘙痒的情况,多出现在妊娠中后期以后,且瘙痒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只是皮肤稍有瘙痒,重者则瘙痒难忍,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痛苦不堪。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怀孕后的皮肤瘙痒。
产妇孕期皮肤瘙痒现象不能小觑,往往是甘胆酸(CG)增高的一种信号,会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未怀孕前肝胆酸的正常范围为0-5.8umol/L,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由于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降低了平滑肌的张力,导致妊娠期间胆囊张力降低和排空抑制,使肝脏对胆汁的摄取及排泄发生障碍。因此,部分妊娠妇女血清甘胆酸值可出现生理性升高,至足月妊娠肝胆酸值较非孕时增加30 %~60 % 。此类变化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多担心。
然而如果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较正常孕妇显著增高, 甚至是正常范围的10 ~100倍。随着肝胆酸值的升高程度不同,对母婴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肝胆酸值越高危害越大。可能造成胎儿早产、宫内窘迫、发育不良、慢性宫内缺氧,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毫无预兆的死胎和死产。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莫名瘙痒,一般发生在脚心和掌心。产妇会因为其剧烈瘙痒而抓挠,破溃形成痂壳。有的会蔓延全身,发生在背部、腹壁、大腿、小腿等,但皮肤上没有皮疹。瘙痒程度夜间比白天剧烈,有的还会出现皮肤发黄,往往在瘙痒后的2周后发生,严重的还会伴有肝功能损害。检查会发现产妇的胆红素、胆汁酸指标偏高,胆汁酸甚至可达正常孕妇的100倍左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产妇生产后即自动消失,预后良好。但是在产前发生该病,会大大增加围产儿的死亡率。该病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对胎儿监护,是可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如果产前发现手心或者脚心等局部皮肤瘙痒,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甘胆酸(CG)浓度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内容来源于市一南部,作者:胡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