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血小板升而复降,为哪般?

2017-01-23

  病例分享


  男性,77岁,农民,因发现全身皮肤大片瘀斑,于2013年8月7日就诊住院。查体: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大片瘀斑,无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功能正常,肝脾未触及。


  血常规:Hb110g/L,WBC4.5×10^9/L,PLT5×10^9/L,肝肾功能正常。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2.0:1,各期细胞均可见,比值、形态正常。全片见巨核细胞41个,分类25枚,其中裸巨1枚,幼巨4枚,产板巨3枚,颗粒巨17枚,血小板极少见。


  抗血小板抗体:IgM271.2(参考值<200)。


  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治疗有效。复查血象PLT 110×10^9/L。


  病情变化


  2016年7月16日,又因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


  复查血象示:WBC1.8×10^9/L ,Hb70g/L, PLT 10×10^9/L入院。


  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见Pelger畸形。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偏低,呈病态造血,红系增生活跃;全片见巨核细胞38个,且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原始细胞占14.5%,部分细胞课件核凹陷,核仁可见。


  修正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2)。


  给予地西他滨+CAG化疗,至今未缓解。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寿命缩短。一般临床患者激素治疗后效果较好,治愈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伴有形态异常,并有病态造血改变,具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特点。MDS最早被称为“白血病前期”。


  ITP转化为MDS临床较少见。目前国内外也有关于ITP转化为MDS的报道,从发现血小板减少至诊断为 MDS平均历时4-5年,也有长达近10年的报道。


  本病例从发病至确诊3年。至于ITP是 MDS的早期表现,还是疾病之间的转变,目前尚存在争议。本病例,在ITP期巨核细胞增生不明显,治疗效果较好。转为MDS后治疗效果较差,很难达到完全缓解。


  目前认为ITP是以免疫介导血小板破坏为特征,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ITP向MDS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免疫功能改变和异常免疫调节及监护功能降低,使骨髓系受累而现异常增生,使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向白血病转化。


  典型的MDS诊断并不困难,但MDS的早期变化容易被忽视而误诊。该患者血液学的早期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减少伴成熟障碍,符合ITP的临床诊断,以后的骨髓象复查,原始细胞14.5%,确诊为MDS—RAEB-II。


  MDS诊断的关键是外周血细胞的病态造血和原始细胞量的增多。病态造血非MDS特有,较难与其他疾病鉴别。而原始细胞增多有一定的针对性,良性疾病一般不伴有原始细胞的增多。


参考文献:

1.Fukuda M, Horibe K, Miyajima Y, et al.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developed 9 years after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a child].[J]. [Rinshō ketsueki]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1994, 35(6):609-15.

2.陈霄峰, 梁小裕, 郏雪萍,等.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浙江实用医学, 2013, 18(1):29-30.

3.张玉蓉. 以ITP为首发症状的MDS骨髓象动态发展1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9):30-30.



内容来源于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过敏原检测——真的是结果不准... 返回列表 “大三阳”转“小三阳”就没事...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