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前白蛋白(PA)吗?

2016-12-29

  前白蛋白(PA)是由肝细胞或脉络丛合成的糖蛋白,电泳时迁移在白蛋白之前,所以叫前白蛋白,是对儿科多种疾病鉴别诊断及监测中的一项简便而非常实用的指标。


  
1、肝脏疾病的诊断

 

  前白蛋白多在肝脏合成,半衰期短,故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它比ALT特异,比白蛋白敏感。白蛋白在肝病发展中能准确反应肝储备功能,但敏感性不高,其不能很好反应早期肝功损害的变化。多数肝病患儿(如高胆红素血症等)前白蛋白下降50%以下,在坏死性肝硬化时几乎可降至零。动态随访测定血清PA,对重型肝炎预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PA明显上升者,往往预后良好,PA持久降低者,预后险恶。儿童白血病肿瘤细胞浸润肝脏,造成肝损时,可引起PA及肝功能其它值的变化,但PA的变化较白蛋白等肝功能其它值变化明显,因此PA是一个观察肝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2、小儿急性感染中的鉴别诊断

 

  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质。在急性时相反应过程中,C反应蛋白等升高时,前白蛋白则可见迅速降低。对于部分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变化不显著的患儿,血清PA的测定对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菌感染时PA显著降低而病毒感染时PA则降低不明显,经抗菌有效治疗后,血清PA含量逐渐上升并恢复到正常。因此,PA作为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可在小儿急性感染疾病中用以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动态观察PA含量的变化,还可了解病情的变化,作为判断抗生素疗效和预后的一种指标。


  
3、在肾病综合征分期中的辅助诊断意义

 

  肾病综合征时血清PA>500 mg/L (参考值:220~440mg/L),此时白蛋白<30g/L。而在肾病综合征发作期时PA升高,白蛋白降低;恢复期时PA降低,白蛋白回升。

 

  4、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

 

  患儿的营养状况可极大的影响预后和住院期限。对患儿的营养状态,传统上用血清白蛋白浓度来评价.虽然它是反映蛋白总体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但是由于含量高,半寿期长(20 天),用于营养状态监测不够灵敏。相比之下,前白蛋白半寿期约1.9天,其迅速的转化速率使得它能更加及时的反映营养状况和能量状况。特别对于肠胃外营养的患儿的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的疗效观察,PA的检测是一个较灵敏的指标。



内容来源于检验医学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介绍及临床意... 返回列表 胆碱酯酶介绍及临床意义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