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标准,可不是书上说的那么死板

2017-02-21

 

导语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虽然同为糖尿病,但血糖控制标准大不相同。即使同为2型糖尿病,不同病情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同。看看你属于哪一类人群,血糖控制达标了吗?


  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内容来源于糖尿病之友,作者: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叶山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2型糖尿病的几项实验室检查的... 返回列表 孕妇vs弓形虫——无需惊慌,也...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