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这些知识你应该GET!

2017-02-15

 

  如何看懂繁复的血常规指标?听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静文主任医师为您提供专业的解读和建议。

 

  血常规,俗称“血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项血液检查。血常规中的许多指标都是病理改变常用的敏感指标,其中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诊断参考价值。


  一、白细胞:人体防御的卫士

 

  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4.0-10.0)×10^9个/L。白细胞根据形态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最高,达到(50%-70%),它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它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作用的。

 

  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和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多见于白细胞疾病。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或严重组织损伤、白血病等。

 

  病理性减少: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低增生性白血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


  二、红细胞:贫血的一个诊断标准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负责氧气的输送。它将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肺脏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也与血红蛋白有关,故俗称为“血色素”。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是: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上常用血红蛋白的指标作为贫血的一个诊断标准。常见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不同的贫血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施治。


  三、血小板:能干的修补工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修补破损血管。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值:必须加以重视,因为它可能提示很多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若高于正常值:可能预示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或肿瘤等疾病。


  四、对指标偏离正常值的解读


  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属于正常现象,如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细胞都会有轻度的变化。只要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问题必须及时复查。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和诊断。


  五、什么情况下应该到血液科检查

 

  1.面色苍白、头昏、乏力、心悸,皮肤黏膜淤斑淤点、黄染等。

 

  2.血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异常增高或降低。

 

  3.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4.其他如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不思饮食,日渐消瘦等。



内容来源于医学之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何要查... 返回列表 空腹血糖 vs. 餐后2小时血糖,...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