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结核性红斑,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主要疾病有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咽炎和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主要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内增殖,经过10-20天的潜伏期,患者发生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和发热,常伴有无力和干咳。
年轻人和较大的儿童中,约有15-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1.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提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出现症状后的第7天即可检测到IgM抗体,10-30天后IgM抗体浓度到达高峰,12-26周后IgM类抗体滴度逐渐降低知道检测不到。
2.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多在初发感染时候检测到,因此,高浓度的IgM类肺炎支原体抗体多发现于年轻人。而年纪大的人因为通常经历了重复感染,其IgM类抗体浓度常常很低或者检测不到。
3.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儿童。由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三大类肺炎很难只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而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的检测能对此进行鉴别,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内容来源于检验视界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