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即用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各类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对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意义。
血清含有各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均在pH7.5以下,若置于pH8以上的缓冲液电泳时均游离成负离子,再向正极移动。由于其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各不相同,其电泳速度就不同。故可将血清中蛋白质区分开来。分子量小,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最快。按其游动速度顺序把血清蛋白粗略分为清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临床上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高为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所共有的现象,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和肝炎的损伤的范围相并行。急性肝炎早期无变化,发病第二周后即有血清蛋白的改变,慢性肝炎较急性肝炎变化明显,肝硬化变化则更为明显。因此,血清蛋白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骨髓瘤:呈现特异的电泳图形,大多在γ 球蛋白区(个别在β 蛋白区)出现一个尖峰,称为M 蛋白。
2.肾脏疾病:(1)肾病综合征:有特异的电泳图形,α球蛋白明显增加,β 球蛋白轻度增高,白蛋白降低,γ 球蛋白可能下降;(2)肾炎:急性肾炎时α2 球蛋白可增高,有时合并γ 球蛋白轻度增高;慢性肾炎时常可见到γ 球蛋白中度增高。
3.肝脏疾病:(1)肝硬变:有典型的蛋白电泳图形,γ 球蛋白明显增加,γ 和β 球蛋白连成一片不易分开,同时白蛋白降低;(2)急性肝坏死:白蛋白明显下降,球蛋白显著升高;(3)传染性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轻度下降,α2 球蛋白增高并伴有γ 球蛋白增高。
4.炎症、感染:在急性感染的发病初期,可见α1 或α2 球蛋白增加;在慢性炎症或感染后期,可见γ 球蛋白增加。低γ 球蛋白血症或无γ球蛋白血症:血清γ 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乏。
(内容来源于检验视界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