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指标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g)、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习惯上,按顺序分别称之为一、二、三、四和五指标。以前,利用胶体金、酶联等方法进行检测,由于方法学的局限,能检测到的乙肝五项的模式有限,往往局限于全阴性、二阳性、一三五阳性、一四五阳性等,很少见到一些特殊的模式。现在随着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乙肝感染的各指标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一些少见或罕见的乙肝五项模式也偶尔被检测到,这给实验室的结果解释以及临床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或挑战。
其实,作为检验工作者首先要改变以前定性检测的思维,正视和了解各种模式存在的客观性和临床意义。根据研究报道(见下图),乙肝患者中,有约5.5%的患者的乙肝五项模式为少见模式,包括一些看似“矛盾”的模式,即抗原抗体同时阳性,其中以三四五、一二四五和一二三五为主,甚至越有0.16%的患者出现五项全阳。这个比率看似不高,一千人中不到两个人出现,但对于每天上百乃至几百的标本来讲,平均每1-2天就会碰到一例,概率应该不算低了。
那么,对于这种少见或罕见的模式,许多临床医生还停留在原来定性检测的意识或概念里,对于这类结果不好理解或不好接受。检验科工作人员如何同他们沟通或解释呢?在此,小编就整理一下,同同仁参考借鉴:
一二三四五全阳模式
临床意义:
1、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HBsAb;
2、血清从HBsAg转化为HBsAb的过程中;
3、HBeAg向HBeAb转化。
二三四阳性模式
临床意义:
1、HBeAg检阳性;
2、检测时正值血清HBcAb浓度偏低。
二三四五阳性模式
临床意义:
1、一种亚型低浓度HBsAg及异型的HBsAb;
2、HBeAg假阳性。
三四阳性模式
临床意义:
1、HBeAg或HBeAb假阳性 ;
2、HBsAg或HBsAb浓度低于界值以下;
3、HBcAb浓度低于界值以下。
一三四阳性模式
临床意义:
1、HBeAg向HBeAb转化;
2、HBcAb浓度低于界值以下。
处置建议
1、重抽标本,复查 ;
2、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病史、治疗史和接触史综合判断;
3、定期复查,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吕迎霞, 张学东, 于林.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罕见模式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4): 1820-1821.
许丽枫, 杨建宝, 马媛媛, 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验3172例乙型肝炎五项的结果模式分析[J]. 陕西医药杂志, 2016; 45(2): 211-212.
(内容来源于伟哥聊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