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在中国 10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是糖尿病。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上,专家也指出,我国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 4 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慢性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糖尿病等慢性病该如何防治?记者采访了有关医学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介绍,我国是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分别为 30.1%、25.8% 和 39.7% ,反映出中国糖尿病高流行趋势、低水平控制的现状。」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 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慢性病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慢性病分为 4 个主要类型: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日前发布,报告统计,2012 年全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糖尿病患病率为 9.7%,与 2002 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 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 9.9%。根据 2013 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 235/10 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 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 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 271.8/10 万,癌症死亡率为 144.3/10 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 68/10 万。
据统计,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 3 亿人,其中,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 65 岁以下人群。
烟酒等四大因素易导致慢性病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 85.3% 和 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也不容忽视,许多贫困县的这项比例也已达到 6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 60% 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说,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逐步解决,但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富贵病」就有了可乘之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地区。2002 年中国农村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8%,2010 年上升至 8.4%,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地区。
王临虹分析,农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种植方式机械化使人的身体活动远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多,加之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像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易发高发。
王陇德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从 2002 年的 18.6% 上升到 2012 年的 21.2%,近 3 亿人患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农村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的人们,很多都没有量过血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卒中还会持续上升。」
合理膳食参考「十个网球」原则
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议每周至少要锻炼 3 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 4—5 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 2—3 小时。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力器等力量型的运动。耐力型和力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 2—3 次、8—10 种的力量型锻炼。
王陇德说,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个网球」原则:每天食用的肉类不超过 1 个网球的大小、主食相当于 2 个网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证 3 个网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 4 个网球的大小。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一」,即 1 个鸡蛋、1 斤牛奶、1 小把坚果及 1 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
「我国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为 32.9%,脂肪含量较高的猪肉摄入量明显增加,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 25%—30% 的合理膳食的上限。」王陇德说,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大力倡导平衡膳食,坚持中国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增加果蔬类、大豆类和奶类的摄入。
郭晓蕙说,「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认为,慢性病预防控制事业可以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健康领域,从计步器到血糖血压监测,在引入社交平台后,极大拓展了健康服务领域,使得人们通过相互督促鼓励管理健康,个人健康的改变将比原来变得更加有利。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