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城市三甲医院门诊就诊比例会继续下降,县域就诊率会明显上升。加上「双下沉、两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在家门口安心就医。
《实施意见》制定了分级诊疗的工作目标,今年,分级诊疗工作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到 2017 年,城市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服务量要明显减少,预约转诊占城市公立医院门诊就诊比例达 30% 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率达到 65%。
而到 2020 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 以上。
为达到以上目标,《实施意见》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加强双向转诊服务等。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今后,城市三级医院提供急危重和疑难杂症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恢复期患者,而县级医院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向上转诊服务。
想要达到「基层首诊」的目标,关键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据悉,随着「双下沉、两提升」政策的进一步深入,2016 年规范化下沉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到 2020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2016 年至 2018 年,适当扩大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规模,同时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让基层拥有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让更多好医生来到百姓身边。
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要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此外,还要加快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使责任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到 2020 年,对 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全省规范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每个家庭拥有一名签约服务的责任医生。
关于转诊服务,《实施意见》也明确加快预约转诊信息化建设,实现县域内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服务、双向转诊等信息化,从而提高转诊效率,进而提升群众满意度。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