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的手外科医生陈薇薇,在坚持做完一台长达 16 小时的手术后,累到瘫坐在手术室内。昨天,本报头版报道此事后,引来网友、市民一阵热议。
「甬城最美医生!」「别累坏身体,看着好心疼。」「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最可爱的人」……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陈薇薇的事迹引来一片叫好声。昨天下午,记者先后来到宁大附属医院和她的住处,面对面了解了这个可爱的「白衣天使」。
同事眼中的陈医生:很拼
老公在楼上住院,她挺着大肚子在楼下查房会诊
「很抱歉,陈医生刚坐完门诊,从前天早上 8 点开始,到今天中午她才有工夫回家午休,采访可否稍晚一些?」宁大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婉转地回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不忍打扰刚刚到家的陈薇薇,记者先前往医院,听听同事怎么讲他们眼中的陈薇薇。
14 病区脊柱外一科的护士长宋晓萍,跟陈薇薇共事一年多,用她的话来说,陈薇薇是「以医院为家」。
宋晓萍介绍,手外科 2014 年刚成立,人手非常紧缺。同年 7 月,医院引进了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工作了 10 多年的陈薇薇,只要有重大的疑难手术,就必定要向陈薇薇汇报,她也随叫随到亲力亲为。到现在,陈薇薇已经是手外科的负责人了。说起陈薇薇,护士长宋晓萍讲起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014 年陈薇薇刚入职不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她 34 岁,算是高龄产妇,而 B 超结果显示,她怀的还是双胞胎。」宋晓萍介绍。
遗憾的是,有次她爱人开车送她上班,发生了车祸。老公颅底骨折、颅内血肿、颈椎半脱位,陈薇薇也受了伤,这个晴天霹雳让整个家都乱了。她爱人住院,陈薇薇也在医院保胎。「那段日子,陈医生的爱人住楼上病房,陈医生在楼下病房查房、会诊,因为医院离不开她,她只能把病房当作家,在这边『安寨扎营』,全天待着。」
考虑到没人接送,陈医生家离医院又太远,2014 年 11 月,陈薇薇开始忙着在医院附近找房子。现在,陈薇薇住在西草马路上的浮石小区,一家 8 口租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
2015 年 1 月 5 日,陈薇薇诞下双胞胎女儿。宋晓萍清楚地记得,陈薇薇工作到 2014 年 12 月底才开始休息。「别人产假加上哺乳假要休 6 个多月,她休了 3 个月就上班了。」宋晓萍说,「昨天是两个宝宝的生日,可是她还要上班,最后是她妈妈和公婆给过的生日。」
婆婆眼中的陈医生:太忙
媳妇太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下午 3 点多,记者来到浮石小区,见到了这个可爱的「白衣天使」。
这个不到 100 平方米的三居室内,住了 8 个人,陈设简单,略显拥挤。陈薇薇夫妻、她的妈妈、公公、婆婆、保姆,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住在一起。
摘掉医用口罩、换上蓝色羽绒服,一张皮肤白净的娃娃脸,配上齐刘海,简单黑长直发就是陈薇薇本人,她说起话来声音很细很甜。见记者来,她未见疲态起身笑脸相迎,而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咿咿呀呀争着想钻进妈妈的怀抱,谁让妈妈抱着了,谁就抢着对镜头笑。
「她们平时太少见到我了,所以我一在家,就扑过来。」陈薇薇笑呵呵地说。
「住这边是不是有点挤?」
「房子是没东钱湖 (陈薇薇以前的住处) 的舒服,但是也不错啊! 每天上下班花的时间少了,可以晚出门早回家,这样大宝二宝就能见着我啦! 以前住那边,我回家了,她们睡了; 我出门了,她们还没醒。」
陈薇薇是江苏南通人,嫁到了舟山。陈薇薇的家人和她一样不善言语。她的妈妈和公婆,都很朴实。见记者来,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女儿讲。记者让他们说几句,他们抿抿嘴说,自己讲不太来。「不会说话,就觉得儿子媳妇太辛苦了。我只有一个儿子,他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对这个媳妇就像是女儿一样。我能做的就是把两个宝贝给他们带好,把家管好了,让他俩没有后顾之忧。」「我就想着能做的都替她做去,让她回家可以吃饭休息。小时候她胆子很小,后来因为兴趣干了这一行,我就选择支持她,只要她身体好就成。」陈薇薇的婆婆和妈妈,一共就说了这么两句话,却也是她们的肺腑之言。
2004 年工作,2008 年结婚,这么多年过去了,陈薇薇说自己已经忘记了过节、过各种纪念日,「年休啊? 没有,顾不上,节假日的话,暂时也没去考虑,每天总要去一趟医院,至少得查房,想着过年时候能不能调假呢! 哈哈,到时候再看。」眯着一双大眼睛,抱着两个女儿,对着镜头,陈薇薇笑得很开怀。
寻找新闻目击者
看到这一幕又心酸又心疼
同事苏医生摁下了快门
记者昨天在宁大附属医院 14 病区见到了图片的拍摄者——陈薇薇同事苏医生。
站了 16 个小时,做完手术看到陈薇薇在手术室里席地而眠,苏医生又心酸又心疼,于是他随手摁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幕。
「那台手术,难度非常大。18 岁的小伙,右手卷轧伤,手掌血管、神经、组织、肌腱都已经毁损了。患者刚送进来时,还伴有休克。他这么年轻,我们肯定得想办法帮他保住手指。」14 病区脊柱外一科的护士长宋晓萍说,她的微信群里记录了这台历时 16 小时的手术,整个手足显微外科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为此挂心。
从 4 日晚饭后开始做到次日凌晨,这时有同事关心手术进展,但医生们都忙得没时间回应; 到 5 日早上 7 点多,再次询问时,依然无人作答; 中午 11 点多,患者的手指终于接成功了! 微信朋友圈都在点赞,而这些陈薇薇都没能看到,大家看到的是她累倒在手术台边上的照片……
宋晓萍动容地跟记者说:「别说当时了,就是现在,我看到报纸上的陈薇薇,都要掉眼泪,像这种 16 个小时的手术,对于她来说,如家常便饭一样。」
对话新闻当事人
陈薇薇:加班通宵手术
这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
记者:知道你的照片都被刷屏了吗?
陈薇薇:知道,好多朋友同事都拍了你们的报纸,大大的头版有我的照片,挺开心的。但我做的真的是每个医护人员都会做的事儿,加班、没双休、通宵手术,普通医生都是这样的上班节奏,太正常了。
记者:一场手术一站就是 16 个小时,吃得消吗?
陈薇薇:作为手外科医生,像这种严重的断指手术,做 10 多个小时很正常。前天早晨,知道自己低血糖了,头晕、耳鸣、手颤抖、站不稳,但我早有过三四次经验,赶紧让同事给我补充下葡萄糖,这样就好了嘛。
记者:一场手术下来,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陈薇薇:我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那个小伙子能顺利度过各个苦难期,不要有任何感染,这样这么多人付出的努力也就值了。对医生来讲,患者的康复才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