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热点】社会资本办医面前的“五道鸿沟”

2015-05-05

摘要

在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进程中,政府这只手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首先政府要在社会办医上进行宏观规划而不是微观指导。

如果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在几年前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按照当下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和居民的实际需求来看,激活社会资本的力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2015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要达到6张。在各地细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每千人口的6张床位中,要有1.5张以上的空间,预留给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体现了整个规划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和安排。

政策的松绑搅动了资本的一池春水,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已不再是门诊和专科医院的"小打小闹",大型综合性医院也在各地接连问世。然而,困扰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发展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日前,在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承办的社会办医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就社会资本办医环境、面临的挑战和医院经营与发展等焦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井喷

一定程度上,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系统的政策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一些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正逐步被瓦解,这点可以从近两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势头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县以上医疗机构25862家,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12545家,占医院总数的48.5%,在机构数量上比2013年增长了10.9%2014年公立医院的诊疗人次是13.95亿人次,比2013年减少了43.2%,而非公立医院的诊疗人次3.25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13.2%

方来英表示,从北京医疗机构的总量来看,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大约60%以上的机构是社会资本投资兴建,这里不仅包括医院,也包括私人诊所、门诊部等。社会资本投资的床位已占床位总量的16%

7105150 dd706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在发言

五大难题仍停留在政策层面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绿灯下,社会资本办医的道路并非畅行无阻。新的难题在于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成立后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方来英认为,大致有以下五点: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人才保障体系。医疗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从业人员会首先考虑专业领域的能力和提升。方来英说:"协和医院提供的不仅是薪酬保障,它还提供了对专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离开了这个平台,医生会感觉在脱离主流技术。"

另外,整个行业都处在医生短缺的状况中,公立医院也不例外。由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成长和发展所处的阶段,所以感受更为剧烈。

第二,社会办医的目标如何实现?方来英表示,我国目前的社会资本投资,绝大部分都没有把医疗作为慈善来进行投资,其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资本回报,而不是社会回报。

因此,这就出现一个如何回馈资本的问题,这也是社会资本办医面临的普遍困惑。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转移利润,通过上下游产业的整合等,但目前都只是在探索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第三,品牌培育期长。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不像公立医院有强大的品牌资产和社会信誉。对这些新建机构来说,品牌培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机构中有一批鱼目混珠者,破坏了社会办医的信誉。北京去年吊销了8家医疗机构的行医执照,这些不法行为给这个群体的形象也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造成患者的信任危机。

第四,是关于社会保障实现的问题。新建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都会面临医保能否对接的问题。众所周知,在现有费用压力的情况下,医保部门在考虑基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其选择会趋于保守。

另外,医保部门目前还不能实现与医疗行业的精密对接,因此会采取总额控制等"粗线条"的操作,就会出现把钱管死、卡死的问题。而同样是社会资本,营利和非营利医疗机构医保该如何对待,也考验着各地卫生和医保主管部门的智慧。

第五,是整个行业的法律环境。在支撑社会办医领域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方来英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非营利性机构的核心法规,这样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投资于非营利机构的税收如何解决?税收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再投资如何实现?非营利性机构的生命周期如何计算?退出机制如何?退出后资产如何清算?清算资产是回报社会还是回报资本?

以上问题国外有明确的规定,但目前国内都停留在某个部门的政策或者教科书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政府的角色定位要明晰

在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进程中,政府这只手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方来英认为,首先政府要在社会办医上进行宏观规划而不是微观指导。

其次,卫生准入和行政监督要一视同仁。今后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点,更多地应该放在社会管理上,而不是对直属管医疗机构的管理上。方来英表示,未来需要逐步淡化对办医主体的区分,更加关注营利和非营利。

第三,北京提出品牌特许经营,不做股权,目的在于探索公立医院的品牌价值评估、授权、回报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品牌特许经营,引进社会资本提高医疗服务存量,也是一种创新。

另外,方来英认为推进多点执业,不仅是对社会资本的支持,还力求解决医生属性的问题,同时还能推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未来的人事制度和合同关系可能会呈现多样化趋势,会有全职和业余的医生涌现,进而让医疗回归本质。

最后一点是法律法规,国家一定会出台对非营利性机构整个管辖的法规。

内容来源:健康界

【医学前沿】探寻生命衰老的秘... 返回列表 习大大:要给一线劳动者涨工资...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