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看病不是商业、生命不是交易

2015-04-23

228 4a692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

在我国,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很多人整日提心吊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一位又一位的医生相继被害,所有医务人员的心都在流血。

 

在英国牛津的一所医院里,笔者看到过一张标题为零容忍的告示:我们希望员工感到价值和尊严。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仍会为你尽最大努力。所以,请用体面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对员工使用暴力是不被容忍的。我们不希望员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这种对暴力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反映了英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爱护。

 

其实,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两点:第一看他们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第二看他们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教师和医生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人们之所以尊重医生,是因为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眼下,我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医患关系的异化。在医院里,常常听到患者这样对医生说: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们可是花了钱的,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样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很荒唐。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花钱可以买来任何商品,但买不来生命和健康。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医患暴力冲突事件增加,还与人们对医学的误读有关。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于是,很多人对医学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医学无所不能,人类已经具备了跟自然规律抗争的能力。只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于是,科学技术被推上了神坛,医学朝着错误的方向高歌猛进。一方面,医生陷入了技术崇拜,盲目追求高端医疗,导致医疗费用不断飙升;另一方面,患者过度相信医学神话,不惜代价地寻找新特贵药,误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治好病。结果,很多人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忘记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患之间立刻就会由同路人变成陌路人。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可见,基于技术崇拜的医患关系,是脆弱不堪的。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说明,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因此,只有让医学走出商业交易和技术崇拜的误区,医患关系才能回归本位。

医生被称为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一个不懂得尊重并感恩医生劳动的患者,是不会懂得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医患之间,彼此尊重,才能共赢。

318739-1401130U10736 da8fb

笔者体会:医院是社会中一个具有服务性质的开放式场所。医生和护士是工作在这个场所中的服务者,他们为所有进入医院的患者服务,并尽可能地为他们减轻病痛。而患者,则需要为此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并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责任。但在现实社会中,医患的角色定位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人们对医务工作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角色定位词是——白衣天使。虽然在这4个字中充满了对医者的尊敬,但要真正把医护人员定位成“天使”,我个人以为并不准确。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对从医者而言,其职业本身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像消防员收到求救信息会赶去灭火、农民等到麦子熟了就会去收割一样。

事实上,我们没必要把医生这个职业显得过于神秘,有很多医生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同学或者朋友,他们接受专业学习,考取上岗资格,再进入医疗机构,救人治病、养家糊口,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需要较高医疗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准的从业者,是普普通通的人。

是人,就难免有情绪化、打瞌睡、神情恍惚的时候,所以各大医院才会出台众多的规章制度,争取通过严厉而详细的制度要求,将医疗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可以说,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医生就是好医生。

把一种职业放在过高的荣誉台上来赞美,就像把人神化一样,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患者对医生的期望越高,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值,患者的失望感也就会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原谅,从而造成医患之间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有些紧急病症,因为医院当前的医疗手段或者医疗设备等客观条件所限,医生往往无法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又或者,有些疾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医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有些患者的家属对此却不能理解,认为自己既然掏了钱,医生就有责任看好病。一旦不能如愿,轻则有口角、纠纷发生,重则有违法报复等案例出现。于是,医生便立刻从天上的“天使”变成了地狱的“魔鬼”。一个职业,能拥有如此极端的角色转换,只能说明,我们对医生这一职业赋予了过高的拯救生命的期许,而忽略了它的社会性和科学性。至于患者,在医务人员心目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定位呢?医生被这样告知:患者就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个定位也同样不准确,也不现实。医生虽然是服务者,但他并不是普通的服务者,他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事关人命,因此医生要比患者具备更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如何治病用药这个关键问题上,他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能事事听从患者,否则的话,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便是医患双败的惨痛结局。也许你的身边就有着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是医生也是我们的亲人,请尊重他们,尊重生命也是尊重自己!

【新闻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原创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医疗咨询】评论:不要误读“... 返回列表 绝密,马云健康产业规划图曝光...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